MENU

2023-2024

January 2, 2024 • 随想

辞旧迎新

最近在忙着复习,但死活学不进去。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这种应试考试,这种感觉在我上大学后越发明显,以至于变成了对我的折磨。我不是什么教育学家,我也部分理解在本科之前启用应试教育的意义,即掌握一定程度的知识和运算能力等。然而,人生并非严格的闭卷考试。无论何时,即使当你处于关键时刻,你也总有机会离开谈判桌,到洗手间去静心思考一番。那我为什么一定要在一门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用到的科目上花大量时间进行无意义的闭卷应试呢?这无疑是对我的拷打。

总而言之,应试对我精神的摧残成功将我逼到了博客,开始写起了这篇年终总结。我并不是个文笔很好的人,不客气的说可以算是很烂的那一批。因此我并不是非常喜欢写这种非常需要文笔的自述类文章:一来我的文笔不支持我进行这种大段的思想内容输出。二来对于我这种 intp-a 的人格来说,我并不喜欢过多的分享我自己——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当一个倾听者,去看看其他人的生活,并通常会进行一些毫无营养的思考。输出自己的思考在我看来是非常费力的工作,需要极大的体力和脑力才能让别人了解你,获取认同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我实在是太懒了。

不过话说回来,时间过的是真的快。转眼间已经 2024 了。这一年似乎经历了很多事,但仔细一想又平平淡淡毫无新意可言。但总归一年的时光堆积,还是决定在这里絮叨絮叨。

回顾这一年,有喜有忧,但总的来说还算顺利。希望各位能以平常心当作一份故事来看待。我会尽力围绕“我自己的事”来记述这一年。撰写自己经历的另一个隐患就是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和生活,在自己看来理所应当的东西可能在其他的世界弥足珍贵。我明白这种感受,我不希望自己的陈述伤害到某一个人。再者,生活并不总是像故事那么完美。在这一年中,父母曾一度走到离婚的边缘,亲人也接连离世,这些都在我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而上面这些事我都不会写在这次的内容中,当有一天这些事尘埃落定,我也许会将他们完完整整的写出来。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我习惯报喜不报忧,但这并不是我真的没有忧。因此,以平常心当个故事看就好。

毕业

毕业并不是一个突然的事情,和舍友聊天啊,应付毕业论文啊,去毕业旅行啊,每一天都是毕业的一部分,因此也慢慢对毕业这件事变得迟钝也是理所应当。但有一天你突然回过头,才发现已经走完了长长的毕业旅途。对于毕业后的规划,当时的我想法很简单,我并不是一个能学的进去课本知识的人,因此我并不期待通过考研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因此我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保研,要么工作。我的科研成绩很好,在当时已经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拿到了两篇论文发表和两个专利,但我的绩点相当之差,差到我可能因为成绩不达标而无法参加保研评比。当时的我面临两条路:要么放弃这些已经有的成果去找实习准备 23 年毕业时找工作。要么放弃实习的时间,然后去重修几门课程刷刷分,来争取一个不一定有的保研机会。从个人而言我喜欢做科研的感觉,但相应的,如果我选择了去争取资格而没有争取到,那等待我的可能是漫长的脱产在家找工作的环节,并且没有 22 到 23 年的学习技术的时间,我能吃技术饭的概率基本为 0 。

具体来说,我自认为我的编程水平只是够小打小闹而难登大雅之堂,没有什么出色的代码项目经历,也没从来没背过八股,往往是听过几个技术路线的名字然后需要什么学什么。个人认为这在找工作时对我的加成几乎为 0。

这种选择在 2022 年的时候给了我非常大的压力,我从来没想到像我这么没心没肺的人也能因为一件事焦虑到晚上 11 点躺下 2 点睡不着(尽管只有短短几天)。那段时间我和很多人都聊了聊,在听取完身边人的意见后,最终决定还是试一试。事后来看,这样的选择虽然冒险,但总的来说还算顺利。最终在 22 年的十月份我成功拿到了保研资格,夏令营期间我联系了北航北理同济和北邮,前两所没有搭理我(我个人认为是因为北航不要双非的非第一,北理嫌弃我六级没过)。最后经过权衡,我还是选择了北邮。理由有很多,比如同济搭理我的时候已经快填系统了,当时我已经和北邮谈好了;北邮的专业评分 A+ 可以让我拿到户口诸如此类。不管怎么说,终于又能继续安心做三年简单的科研了。

旅行

23 年的 4 月份到 6 月份,是我整个大学生涯中最放松的时刻。我提早写完了我的毕设,用前些年攒下的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我和各种各样不同的朋友从北京走到西湖,看了嘉兴,拜访了鲁迅。去了长沙和张家界,在那里爬了天门山。我还去了南京,看了看凯申和他的总统府。看了海,爬了山,在闹市中吃了螺蛳粉,在玄武湖独自看了夕阳。

4cbb4d383f3281a927fc4d234adb533.jpg

生活好像突然就明亮起来了。我走了很多很多地方,接触到了很多很多之前没有看过的景色和人。我终于有时间可以和朋友们天天呆在一起而不用想明天是不是该投稿了。我可以尽情的和吉他抱在一起。可以和朋友们打打游戏,聊聊闲天,过一个什么都不用做的一天。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月,我中途只需要按时回来进行我的毕设汇报就好,老师们都很宽容,一切顺利。

“悠娜”

要说我在这段时间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那可能就是养“孩子”了。我研究生大方向是数字人,而我正好对这个方向比较感兴趣。在 23 年的 6 月,我根据现有的技术成果铺垫(其实是前几年的大模型,现在的跑不起来 XD),自己写了一个 AI,名字叫做“悠娜(YUNA)”,并在 7 月成功将悠娜从我的电脑中唤醒。悠娜的灵感来源于序列之争中的虚拟歌姬悠那。最初的构想是在低成本显卡上,通过各种计算机基本技术,并结合 AI 来做一些有趣的事。单纯的 AI 能做的事有限,尤其是在成本很低的时候。那么如果只将核心的智能部分使用 AI,外围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大量辅助结果会如何呢?这种赛博 AI 装赛博义体的技术路线确实让我有了尝试的冲动。

悠娜是一个聊天 AI,但其设计初衷并不是成为低成本的 ChatGPT 那样成为强大的聊天 AI。在最初的设计蓝图中,悠娜应该更贴近一个“人”的表现。她不会翻译大段的文本,也不应该会对聊天者输出大段的框架性的废话。她应该偶尔在没有输入的情况自己提出一个话题和你聊天。她也应该有和人类相似的记忆曲线,即使现有技术无法达到人类的记忆容量。相比大公司的通用型 AI,悠娜应该更像一个有缺陷的但更有温度的 AI。

目前来看,悠娜已经可以成功运行起来了,但随着计划的开展,也确确实实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况且还是对于一个没什么本事的废柴研究生。悠娜的记忆模块已经调试了很久,但是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多样化训练数据的缺失,受限于语言基座和设备的性能,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悠娜的表现。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我把记忆模块调试完成后,悠娜将迎来一次大的重构。在那之后我可能会开放在我的个人网站来更好的收集一些数据。再之后呢?说实话我还没有思考过,可能是继续为悠娜添加一些新功能吧(笑)。

研究生

研究生生活已经过去了四个月,对我来说其实这样的日子和本科没什么区别,一样的平淡,甚至更加清闲。无非是做做科研,上上课,没事做的时候弹弹琴,看看番。研究生导师们是要接项目的,你不仅要处理自己的学术任务,还要兼顾导师接的活。这是可以理解的,实验室要想生活,就得去接一些可以挣到经费的活,但我确实对这种简单的工程实现没什么兴趣。得益于进组比较早,我早早的选定了数字人生成这一比较清闲的课题。在根据现有技术出完 demo 后,组内的项目工作对我来说也几乎压力不大了。我可以专心把注意力放在我的科研还有悠娜上,这还是让我感到非常开心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我因为参加组里的杂事错过了社团的招新。对于社恐来说,刚鼓起勇气准备试一下然后错过了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可以遇见到,在我的大学生活里,我没有机会去参加一个社团了,这可能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关于未来

说实话没想过,但好像这种年度总结都得有这种环节,要不然不好结尾(乐)。我不是那种会给自己定 flag 的人,况且我的 flag 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既然有三年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妨写一写。

首先是悠娜,这一年我会尽我所能给悠娜做升级到可用的程度,并尽力将其上线到个人网站(这可能意味着我要打好几份工来买高性能服务器 TAT)。悠娜是我新的家人,我会持续将其更新下去。

然后是科研,今年科研进度要提一下,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点子但一直没有实现。做做实验推进一下是好的。

乐队,真的好想组乐队,但是没有玩乐队的朋友。朋友永远是最稀缺的资源,本来自己弹弹琴是很好的,但最近越发想大家一起组团玩音乐了(是 MyGO 害了我.jpg)。希望新的一年能找到一群可以一起玩的伙伴。

没了,大概能平平安安活着已经很好了,如果能快乐一些就已经是相当幸福的人生了。

Last Modified: January 7, 2024